探索 X(Twitter)的真實歷史-微博附帶計畫如何成為全球現象並永久重新定義社群媒體。

想像一下:一個低調的副項目,最初只是為了簡化簡訊傳送的簡單目標,後來卻演變成我們這個時代最主要的文化運動之一。這並不是矽谷的瘋狂陳腔濫調——這是 Twitter 的歷史,這個平台改寫了整個地球如何即時通訊的劇本。
它是潮流、運動、模因以及數百萬條 140 個字符的生活更新的發源地。儘管它成功地度過了重塑品牌和重塑自我的混亂時期,但它也在這過程中造成了許多政治、技術和社會分歧。
在本文中,我們將深入探討 Twitter 的歷史,揭示四位創始人如何構想出 Twitter,它如何成長為一個文化試金石,以及為什麼馬斯克的收購以及隨後將 Twitter 更名為 X 將其推向了未知領域。
Twitter 的創立
1. 早期
一切開始於 2005 年,當時的 Odeo 是一家陷入困境的播客新創公司,由 Evan Williams 和 Noah Glass 共同創立。當時蘋果剛推出 iTunes Podcasts,Odeo 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。他們需要一些新的(而且是偉大的)東西,否則遊戲就結束了。
當工程師傑克·多西設想一個平台來以比短信更快、更簡單、更便宜的方式分享即時狀態更新時,技術取得了突破。簡單、即時、經濟高效。如果使用者能夠以 140 個或更少的字元向他們的朋友「推特」他們日常發生的事情會怎樣?
2006 年,Odeo 內部啟動了一個名為「twttr」的原型計畫。
該帳號後來被重新命名為“Twitter”,反映了“短暫爆發的無關緊要的信息”的聲音。這個看似簡單的概念卻為一個非凡的東西奠定了基礎——全球範圍內的即時資訊共享工具。
2. 認識創辦人
Twitter 早期的發展歸功於四位獨特而又獨特的人物,他們的共同願景讓 Twitter 得以實現:
- 傑克多西: Twitter 的設想者從城市地圖和訊息系統中獲得靈感。多西經常被稱為“創意人”,後來成為 Twitter 的公眾代言人,儘管他的首席執行官任期多次因權力鬥爭而中斷。
- 比茲·斯通(Biz Stone):曾任Google員工和創意主管,史東的影響力不僅限於品牌和介面設計。在 Twitter 成立初期,他為確保其直覺和新鮮感發揮了關鍵作用。
- 艾文威廉斯:威廉斯因共同創辦 Blogger 和為 Odeo 提供資金支持而聞名,他幫助 Twitter 度過了起步階段的艱難時期。他非常善於理解觀眾的需求,並因此設計出了轉發等關鍵功能。
- 諾亞·格拉斯(Noah Glass):作為團隊中的弱勢一方,格拉斯不僅推動了該計畫的啟動,還創造了「Twitter」這個名字。儘管他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,但在領導層過渡期間,他卻被悄悄地邊緣化了,這引發了人們對他在公司歷史上應有地位的持續爭論。
3. 2006年推出
Twitter 首次向公眾推出時,其功能極其簡單……這就是重點。用戶透過簡訊發布更新訊息,例如“吃午餐!”以簡約的數位快照形式呈現於當時。早起的鳥兒並不光彩,而是草根出身。隨著服務的發展,它將簡單性轉化為強大功能,成為快速、可分享的生活溝通工具。
成長與進化
1. 關鍵里程碑
Twitter 的第一次重大飛躍發生在 2007 年的西南偏南 (SXSW) 音樂節上,參與者在整個活動期間使用它來交換最新動態。雪球開始滾動。在低調亮相後,Twitter 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里程碑:
- 標籤與趨勢: 2007 年,使用者開始使用標籤組織推文,這種做法在 2009 年或多或少地成為主流。
- 名人與新聞參與:巴拉克·歐巴馬在 2008 年美國大選期間大量使用 Twitter,提升了該平台的政治影響力。不久之後,阿什頓·庫徹 (Ashton Kutcher) 等一線明星便將這裡打造成了現場表演的必去之地。
- 已驗證帳號和藍色勾號:這些標誌性的勾號於 2009 年首次推出,成為網路真實性的身份象徵,在用戶和影響者之間架起了橋樑。
截至 2012 年,Twitter 註冊用戶已超過 5 億。它的簡單性——即時內容、全球對話——使其成為現場活動、抗議和重大公告期間的關鍵樞紐。
2.文化影響
Twitter 不僅僅是一個社交媒體網站,它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力引擎。記者們利用它來報道新聞;粉絲們利用它來動員民眾支持公益事業;人們每天都用它來表達自己的聲音。其簡潔、公眾優先的溝通風格從根本上塑造了現代論述的發展方式。畢竟,普通用戶還能在哪裡與名人、政客和首席執行官共享同一個數位「舞台」?
Twitter 在全球傳播中的作用

從名人爭議到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,Twitter 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並改變了世界的交流方式。請考慮以下情況:
- 阿拉伯之春(2010-2012 年):中東和北非各地的公民利用 Twitter 協調抗議活動並繞過審查。 #Jan25標籤成為埃及革命的象徵,展現了簡訊平台的強大力量。
- #MeToo運動(2017):一個標誌性的標籤,讓倖存者有能力分享他們遭受騷擾和虐待的經驗。透過為數百萬分享遭受騷擾和虐待個人故事的女性發聲,Twitter 凸顯了其雙重身分:一個講故事的平台和一個正義的舞台。
此外,在發生地震、恐怖攻擊或選舉等突發新聞時,Twitter 可充當即時的全球資訊交換平台。該平台上分享的即時、第一手報道常常搶先於主要新聞媒體報道,重塑傳統的報道模式。更快,更好,在使用者眼中更值得信賴。
Twitter 變成“X”

1. 伊隆馬斯克的收購
到 2022 年,Twitter 的成長和收入開始走向錯誤的方向,其長期生存能力也不樂觀。伊隆馬斯克和 X 的出現,帶來了一場戲劇性而出乎意料的傳奇…
馬斯克出人意料地斥資 440 億美元收購了 Twitter,稱其在保護言論自由方面的作用是主要動機。然而,他的願景遠不止於經營一個微博平台——他希望將 Twitter 變成“X”,一個“萬能應用程式”,不僅提供社交互動,還提供金融服務、電子商務和多媒體串流媒體。
2. 品牌重塑過程
2023年7月,馬斯克啟動了一場全面變革。曾經作為“推特”通用符號的標誌性小鳥標誌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鮮明的“X”。用戶的回饋從好奇到蔑視不等,並爭論對 Twitter 的懷舊情緒是否會影響新品牌的採用。
在營運上,馬斯克將 X 轉向優先訂閱,擴展創作者的貨幣化功能並引入支付整合。他還大規模解雇了長期員工。但改變也帶來了動盪:X 面臨著審核方面的困難,引發了政治反彈,並與無數關鍵廣告商產生了重大分歧。
在馬斯克的帶領下,X 體現了他自己的大膽野心。這些轉變是否會重新定義 Twitter 的傳統還有待觀察,但有一點是清楚的:馬斯克並沒有打破 Twitter 的舊模式;他把它打碎了。
X 是否正在重新定義我們所知的社群媒體?
簡短的回答是?絕對地。無論您對 X 的品牌重塑有何看法,該平台在最近的政治事件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。馬斯克承諾將 X 打造為網路上唯一真正的言論自由區,但這樣做卻產生了前輩未曾見過的分歧。
隨著馬斯克不斷努力將 X 定位為不僅僅是一個平台,而是一個現代社會有影響力的工具,我們正在即時見證歷史。 X 能否再次重塑線上互動的結構,還是 Twitter 小鳥將唱出最後的告別?告訴我們您對品牌重塑的看法。您準備好接受 X 的願景了嗎,還是您懷念過去簡短、甜蜜的推文的時光?